油画《秋收起义》取材于1927年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,这一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。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遭受国民党反动派残酷镇压后,毅然举起革命旗帜,领导工农革命军进行武装斗争的开始。
作者简介
何孔德(1925—2005):四川人。擅长油画。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。曾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美术创作室副主任。是中国军事画的领军人物。主要作品《古田会议》、《井冈山会师》等。
高 泉(1936—):安徽人。擅长油画。毕业于中央美院油画系董希文工作室。曾任解放军画报社美术编辑,解放军美术学院美术教员,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。主要作品有《心潮》、《支部建在连上》、《过草地》、《北上》等。
冀晓秋(1931—):安徽人。擅长油画、舞美设计。主要作品《叶落归根》、《秋收起义》、《延安整风报告》等。
陈玉先(1944—):安徽人。擅长中国画。曾任《解放军报》美术组组长、高级编辑、一级美术师。首都美术记者协会副会长。他的画以独特的艺术见解和实践,使自己成为中国当代具有一定影响的人物画家。主要作品有《战地写生》、《高山下的花环》等
党史介绍
1927年4月和7月,控制中国国民党的蒋介石和汪精卫两个反动集团,不顾以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左派的坚决反对,先后背叛孙中山所决定的国共合作政策和反对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的纲领,勾结帝国主义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,加之中国共产党还处在幼年时期,缺乏革命经验,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占了统治地位,致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,白色恐怖笼罩全国。但是,中国共产党人没有被国民党的血腥屠杀所吓倒,他们英勇不屈,继续高举革命大旗,顽强战斗。湘赣边界的秋收起义,第一次在武装斗争中公开打出中国共产党的旗帜,进一步在全国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的决心。在起义受挫后,毛泽东从实际情况出发,毅然改变了原定的进攻并夺取省城长沙的计划,及时率领工农革命军向国民党统治薄弱的农村进军,走上了在农村开展游击战争,建立革命根据地,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。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革命的正确发展方向。秋收起义中组成的工农革命军,后来成为中国工农红军的基本骨干之一。
作品赏析
画面中人物的造型、色彩的搭配与运用拥有强烈的时代气息,具有当年典型的时代作品的风格特色,将艺术与审美完美融合,场面盛大,气势磅礴,雄伟壮大,画面突显主题人物高大形象,带有象征意义;人物造型带有戏剧特色,色彩浓郁,画面丰盈明亮,富有真实感,具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手法的主要特征。整幅画作用了三个三角形,组织起复杂的群众队伍和姿态丰富的人物造型。以旗帜为顶点、以山路为底边,画家又将三个三角形的人群组合成一个大的三角形构图,使得画面不仅呈现出牢固稳定的结构关系,也突出了工农革命队伍的团结一致、坚不可摧。
同时,通过光影的巧妙处理,进一步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,使得观众仿佛置身于起义的现场之中。这种色彩与光影的完美结合,为作品增添了无限的艺术魅力。
他们或手持武器,奋勇向前;或挥舞旗帜,高呼口号。这些人物形象不仅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,更蕴含着深刻的时代精神和革命情感。他们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不屈,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也能够感受到革命者们的伟大精神。